行业动态 » 2025长江流域跨博会系列专题——青海篇
图片

2025长江流域跨博会系列专题

【青海】

图片

青海省,位于中国西北内陆的省份,作为长江、黄河、澜沧江的发源地,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,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引领下,成为跨境电商的新高地。从2019年12月青海省海东市获批设立中国(海东)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,成为全国第四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之一之后,标志着青海省在培育外贸新业态、构建对外开放新平台、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。在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下,青海的产业带正在积极拥抱全球化,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跨境电商发展之路。更是取得2024年前7个月进出口总值达到28亿元的新高,比去年同期增长1%,首次实现由负转正,扭转了外贸进出口负增长的局面。


01
青海跨境电商政策与措施

跨境电商作为“互联网+外贸”的产物,以成为拉动外贸增长新引擎、新势能。跨境电商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传统内贸企业向外贸转型,提高外贸便利化、规模化和数字化水平,而且还进一步推动开放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。


青海省根据《“十四五”电子商务发展规划》《青海省“十四五”商务发展规划》,结合我省实际,加快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,青海省商务厅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《青海省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三年(2024—2026年)》的通知行动方案。明确指出到2026年,全省形成10个以上电商园区(基地);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、数字商务示范企业各2家;网络零售额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家以上;全省网上店铺数量突破8万家,实现网络零售额达100亿元以上,年均增速达到10%以上;力争引进1家头部物流配送企业在青设立区域总部、云仓、运营中心或集散中心,全省41个县全部建成物流仓储分拨配送中心;培育20家以上跨境电商企业,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达6亿元以上。


为实现这一系列目标,青海从三大板块入手:


1.跨境电商基础建设方面:青海西宁市立足产业“四地”建设,紧紧抓住“一个创新基地、三个中心城市”发展路径,从多方面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向跨境电商转型升级,完善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保障,落实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、线下体验店、交易平台建设等扶持政策,以绿色贸易为牵引,推动“新两样”走出去,加快培育仓储物流、园区发展、产业孵化等服务体系,促进跨境电商全产业链发展。积极寻求与海关、税务等业务相关部门合作,强化要素供给,破解税务系统对企业性质及计税依据的认定瓶颈、开通外汇实时API端口,积极落实“全国通关一体化”政策。


2.跨境电商企业主体培育方面:组建跨境电商行业协会,建设“青货出海网”“青货选品展厅”和综保区跨境电商保税物流分拨中心,打造青海产品面向全球终端消费者的数字贸易新通道。引导内外贸企业对接阿里巴巴、亚马逊等知名电商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,引进敦煌网、大龙网等一批国内知名跨境电商企业落户青海,形成国内外市场互联互通的整体服务体系。


3.跨境电商人才引育方面:探索打造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孵化中心路径,加强与青海大学、青海民族大学等高校合作,开展外贸和跨境电商常态化实训,举办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,鼓励留学生开展跨境电商,帮助企业加强人才储备,持续夯实行业人才保障,深化人才产学研合作。



02
青海跨境电商优质产业群

青海省产业结构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和资源优势,形成具有鲜明特点四大产业带: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、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、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、以及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。形成了以新能源、新材料为主体的产业集群,不断做大、做强绿色产业链。


青海省为加快培育能够拉动经济的战略支撑产业,构建产业新体系,推动实现更高水平“青货出海”,通过深入挖掘本土特色出口产品,首先立足做大做强做优光伏制造、锂电储能、特色化工和合金新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,然后全面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产业发展,创建了5个全国有机农产品(牦牛、藏羊)基地,建成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25万余公顷,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,聚焦牦牛、藏羊、青稞等优势特色产业,优化布局、延伸链条,着力增强综合生产能力,累计创建6个国家级现代化农业产业园、5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、21个产业强镇,打造“西部优品”电商平台和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,旨在让青海红枸杞、黑枸杞、藜麦米、蜂产品、红枸杞原浆、黑枸杞原浆、沙棘原浆、青稞酒、牛肉干、美妆日化等100多种特色商品走向全球。


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农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12.8亿元,而2024年上半年销售额就已经达到7.24亿元。跨境电子商务反哺带动实体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效果明显。



03
青海跨境物流方面

从2020年10月29日,中国(海东)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首单1210业务开通以来,作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之一西宁市立足区位优势、抢抓政策机遇,于2022年建成运行西宁综保区,搭建起西宁市主动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新平台,推动高原内陆与沿海沿边协同开放。2023年8月,西宁综保区跨境电商产业基地启动建设,引进阿里巴巴国际站、四川青港环贸等头部跨境电商企业,带动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电商、支付、物流和金融企业,实现“人才汇聚、企业集聚、产业升级”。


2023年10月28日,随着“西宁号”铁海联运班列首发,1080.5吨PVC颗粒发往泰国和马来西亚,实现内陆综保区与青岛港的联动,青货出海渠道不断拓宽。2024年7月1日又开通了客运航线“腹舱带货”一体化出口业务,解决了货物运输时间慢、时效性差、效率低等问题。首次实现了海运集装箱“重进空返”物流模式,解决了企业进口货物港口倒箱的难题,这些创新举措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,青海不断开辟新路径、新通道,打出一系列政策“组合拳”,为外贸发展打通“经络”,服务和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。2024年7月15日,西宁海关所属西海海关通过线上办理方式,为青海企业完成海外仓无纸化备案。这是青海首个通过海关备案的海外仓,实现了青海省海外仓从无到有的新突破。‌


今年青海电商基地还将启动“青货出海网”项目,开展“9610”B2C集货模式业务,打造“大美青海、高原有礼”青海特色优质产品供应链品牌,持续推进通道建设,提升外贸仓储物流服务能力,提升‘青货出海’速度,为推动全省开放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


04
青海跨境电商机遇与前景

依托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、跨境电商产业园区、优势产业集群和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,培育“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”模式发展标杆。青海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利用集团公司销售平台网络优势,成功打开东南亚市场,其聚氯乙烯产品出口近2万吨,创汇两千多万美元。在青海省、市(州)商务主管部门造生态、做滴灌,大力完善综保区、综试区等平台载体服务功能,不断加强政策支持、金融创新、人才引育,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培育,努力营造更加浓厚的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氛围,积极推动跨境电商+生产制造业融合发展,将打造极具吸附功能的产业集聚体,形成支撑青海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新动能。


邀请函

图片
2025长江流域跨博会
图片


2025年5月8-10日在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,我们诚挚邀请您参加在江西省商务厅、南昌市人民政府以及长江流域各商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由中国贸促会南昌支会、中国国际商会南昌商会、江西省跨境电商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“2025长江流域跨境电商及新电商博览会”。本届博览会以“跨境领航 货通全球”为主题,致力于为跨境电商、新电商创造一个交流展示与对接交易的大平台,为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。


    
返回顶部